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幾分鐘的約會

我跟二胡“這位好朋友”差不多每一天都有着好幾分鐘的約會。這好幾分鐘,由好幾十分鐘到很多很多好幾十分鐘不等。 有好幾天,我什至要跟它見兩次面才好睡覺。

在這些有點瘋狂的練習日子裡,我發現越是簡單的曲子(不論是技巧練習曲子或樂曲)就越難把它拉得悅耳動聽。

用鋼琴作個比較,當你彈準琴鍵及拿準拍子,你的曲子再差,也會有板有眼,不可能怎麼難聽。但以拉胡琴(相信這跟其他 string instruments, western or oriental 都有異曲同功之處)來說,算你按準弦,拿準音,拍子也正確,你仍然可以拉的超乎的難聼;廣東人形容這難聴的拉琴聲為“拉雞”。拉琴時右手換弓之技巧和兩手佩合非常重要, 弓子跟弦之間的壓力異常敏感,力度稍多,音即“破”(廣東人所謂的“拉雞”)。力度不夠或不穩, 音色會很bouncy,很吵耳。所以越是簡單的曲子, 越是小音符的曲子,越容易聽到它不完美的地方。

我跟二胡每天這幾分鐘的約會,比我在小時候學鋼琴來得更有盼望,更願意。
也許我跟二胡有點相逢恨晚的感覺,每次我都更要努力,捉緊和它遲來“相聚”的時候。

說到“幾分鐘的約會”,令我想起當代歌手陳百強的一首同名經典流行歌。
這首流行歌是一套年青人愛情電影的主題曲。這套電影是由陳百強跟其他兩位年齡相約的美男子主演。每次想起這部電影,都會有點令人心寒的感覺。三位當紅,擁有大好前途又有俊貌的男演員,卻不約而同地在他們年青茂盛時選擇了吹毀自我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只有那位清純美麗的女主角,在結了婚,生兒育女之後,再回到校園拿了個法學士學位,當律師去也。

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在森林和原野

"在森林和原野", 一首旋律簡單但調子非常優美的曲子。不知道這首曲子是否八十年代香港教育小學curriculum 內必修的一首曲子, 因為大部份那個年代長大的小學生都能把這首曲子朗朗唱出來的。

這首曲子,聽說是芬蘭的一首童謠,中文網上唯一找到這首歌的資料是網民稱它的英文歌名維“ Amongst the Forest", 但我在英文網上卻找不到它的原作或任何其他資料

這首歌的普通話釋本來得比廣東話版更細膩:

“在森林和原野是多自由逍遙
親愛的少女呀 你在想甚麼
摘下一朵鮮花 美麗可愛的鮮花
這是多麼美麗呀 多麼美麗呀
鳥兒們都在歌唱 鳥兒們都在舞蹈
少女呀 你為什麼悲傷又苦惱
哪年哪月哪天哪個時辰
親愛的少女呀 你來猜猜看
哪年哪月哪天哪個時辰
煩惱苦悶完全消散 快樂又悠閑
這樣的日子真不遠 只要我們心不老
幸福的生活呀就快要來到”


這樣的日子真不遠” 我想它是指打仗之後的幸福生活吧。


我曾在在周華健的演唱會上聽過他用木結他唱了一個 unplugged version.   心里頓時泛起很多連漪,共鳴。除了聽他唱“明天我要嫁給你”聽到“冧曬”(很抱歉,我找不到比這個cantonese slang更貼切的詞了),聽他拿著木結他唱"在森林和原野"也聽到很想倚在他的胳上呢!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牛一除夕

牛一除夕, 心里百般滋味。真的了嗎?又大一歲?3x歲的最候一天嗎?明天便多加一歲?3x多年前我就從我的娘胎生出來嗎? 時間,可以停下來,等等我嗎?地球可以停止轉動,讓我歇歇嗎?

我對看生日這個節日有點灰,跟我從小怎樣被母親馚陶很有關係。母親從小對我說,我出來的時候是她一生最痛楚的時候。她這樣說,我想她是想要我明白別把自己的生日看得太重,不要忘記那天也是母親最辛苦的日子。生日那天我們也應該去多想想媽媽。但是她也少說了痛楚之後看到小生命的來臨時是她一生最開心的時刻。所以我從小對生日有一種罪的感覺。這個"罪"就不知不覺把我的思想像繩子無形的榧著。

我是個底調的人。煩文俗節,形式上的東西我本來就覺得有點煩悶。但我生日就偏偏跟情人節很相近,所以很多時出去吃頓飯,都要被迫食情人節套餐。生日差不多變了情人節,真的沒意思。

這個生日,我會怎樣渡過?
我還沒有頭緖,但我決定了,過去因為種種原因我過生日過得很灰,今年我要過得有嘵有盼望,更積極一點。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另一個心願 (完結篇)


工作,前途,男女朋友及以後人生意料內及意料之外的凡事 (注意:凡是凡夫俗人之事,而並不是麻煩的事)我再一次跟現實托協,把我與畫畫的情感放到某個角落裡。。。

***

所以我的這個心願,就是希望能擁有 一個小小畫畫的地方,一心一意去習畫,重拾那差點被遺忘的天分,精神。那個地方,講得美麗,就是我私人的 atelier,  講得現實一點,它應該會是地庫雜物房裡滕出來一個空置的小角落。管它的!只要我不用每天“朝行晚拆”,無須再像以往在餐桌上作畫般,用餐前必須無趣地把差一點完成的作品拿開,把所有的畫具搬走,清潔餐桌,預備用餐,而可意專心致意的畫畫,再次找回那些差點己流逝的熱情。

我從前聽別人說,人的理想,往往被現實搓托。我不敢說這個是理想, 只盼望在我人生還有力氣的旅途上,能達成心裡的小小意願。如果某一天,你發我仍然沒有那起畫筆,懇請你提提我,免我一生遣憾。

另一個心願 (三)

讀書,前途,再加上家裡發生了一件事變,把我有限的惱袋填滿了。畫畫,什麼?興趣?我沒有空間,心情去思考,探索這個問題。

就這樣, 那個小小的天份,那種滿足感,就像屋頂上小煙囪裡的一縷絲煙, 寂寞的,無聲的,慢慢地飄散了。

就這樣, 我從一個還在尋找着自我價值的中學生,跨過了大學的門檻。四年腦袋上的拼搏,我,就在那大學的畢業禮台上, 告別了大學的校園生活。


當我再有機會拿起畫筆畫畫,是我在畢業後,找到工作後及考完了執業牌照之後,一個人搬到在多倫多住的時候。

在中力畫室裡,我跟鬼才畫家梁中力老師學習水彩。水彩是一種非常難學,非常難控制得好的媒體。 如果沒有相當的繪畫操藝及功力,絕不容易把水彩那種飄逸,輕瑩的優點表現出來。水彩一筆定勝負, 多加一筆, 畫就畫壞。 這點絕對不像油畫, 畫不好,可以多加幾筆,修改到滿意為止。

但是就是因為水彩越難控制,當你終於畫到一幅比較滿意的, 那種滿足感,足以令你廢寢忘餐。那種興奮的感覺,就像細聽悅耳的violin concerto, 足以令人繞樑三日。






另一個心願 (二)

在八象畫室裡的那段日子我渡過人生中一段很快樂,很其待,很寫意的日子。一隻手跟一支畫筆怎麼可能在一張白紙上創造出美麗生動,許許如生的作品呢?這種超凡,超過隱的滿足感,在別的事情上,別的興趣上 (什至在二胡上)真的找不到。

在短短的幾個月, 我由鉛筆,碳筆素描,進入顏色繪畫still life, 進步顯著。當時還在日間當中文華中心的主任,晚上開辦畫室教授繪畫的莫樹繁老師說過我有這方面的"精神"。在這些日子裡我的進步確定了我的繪畫的天份(抱歉,我人生的天份就只有丁點兒這一個)。

如果我在這個時候沒有離開香港,我會不會把繪畫當上職業呢?

之前我說過, 我本來在另一間還不錯的女校,讀得挺好的學生,亂闖進了頂尖女名校就讀。 我擠在全港最優秀的女學生中,除了藝術課比較優秀,別的成績都“撲通”一下像跌到谷底的深深處。我在這段非常雖要肯定自我的時候變得很迷惘,很困惑。在這個迷失,自卑的時候, 一個往加拿大讀書的機會來了,我就像逃兵一樣顧不得別的“逃跑”離開了。逃兵逃亡時既沒有把她畫筆帶過去,更加沒有把她畫畫的熱情和精神帶過去。 畫畫的心, 就狠狠地被遣忘在畫室某一個角落裡。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另一個心願 (一)

除了希望在數年內學好二胡以外, 我心底裡還有一個小小,差點被遺忘的心願。

我從小喜歡畫畫,自覺有一點兒小天份。可是因為環境及其它種種關係,這點小天份一直沒有被栽培。再加上畫畫這個興趣, 在當時香港那個比較現實和功利的社會,是一個注定將來沒飯吃的行業。

讀中學的時後,我亂打亂撞的轉到香港一所名校。(我說是亂打亂撞是因為背後真的有一個“意外”的故事。人的一生,有的時後就是這樣“亂打亂撞”的碰出來。這是題外話,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我讀的那一班有一科是 elective,當中可以選擇藝術,中國文學等。我毫不猶疑就選了藝術。 我還記得我的母親因我沒有選擇中國文學,而選了一科“沒用” 的科目不太高興。

我只有一丁點兒畫畫天份, 卻沒有正統繪畫基楚,讀藝術也不是想像中那麼輕鬆。於是我在課外找到一間畫室,由零基楚開始正式學習繪畫。


2020 回顧2021展望

很久沒有寫blog了。應該說, 我開了好幾個題目,都只寫了一半就停下了。是懶惰,是文筆枯乾,還是方便的拿疫情來做藉口? 2020年,想大家都應該很想它快一點過去。 2020年,在疫情蓋3/4下,我有所作為? 所謂作為: 1. 騎車多了--今年幾乎不下雨的日子,我都逼到自己去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