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溫村練車場

聽一位熱愛騎車的朋友說,台灣著名單車廠 Giant 捷安特原來長期都有辦一個叫台灣環島游的車團,給那些喜歡騎車又喜歡邊游邊吃邊體驗,但又不想費心要背上重重行李的負擔,更不想處理輪破漏氣的種種問題的車友而切。每車團除了有位領騎之外,還有一部補給大車在後,不但載上隊友的行李,還有備胎,後備車等工具應付途上各種問題。如果騎到太累,還可以躲到車上稍歇。

環島車團有分三個水平,有悠閒型(一天40K以下), 運動型 (每天40-80K)及挑戰型(80K以上)。我在網站越看心裡變越蠢蠢欲動,真的很想參加它運動型那個車團啊!可是,這參加可不是單單時間和金錢的問題。要命的是體力和水平的問題!我最不願意看到是萬一自己跟不上車隊,拖慢衆隊員的速度,讓自己納悶時和又掃了隊友的興。所以,我想我還是把這個項目當為一個長遠目標, 我還是先在溫村練習練習操練操練吧。


很幸運,溫哥華的確是個非常好的天然練車場。我說好,並不是光光它的風景優美,空氣清新,騎車特別舒服;而是它的地理環境還有市政府那給騎車人士完善的配套。溫哥華市內斜坡特別多,基本上不同斜度的斜坡也有,悉隨尊便。對於練習人士來說,是最好不過的 training ground。當然,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斜坡是很令人痛苦的。我還記得我剛開始在路上練習的時候,我看著地圖,研究了半天也找不到可以避開斜坡的路線,路線基本上就只有斜或更斜。那時候, 我心里真的恨得這些斜坡要命。練坡的日子久了,有些本來要尷尬地“推車”的斜坡,我都終於可以一直的衝上去了。


溫哥華市政府一直以環保為首,市內單車徑自然少不了。這幾年,單車專用的 green lane 在市區各處也有,甚至連市中心和橋上也有。有次我要在週五往市中心去辦點事,我非常興幸我沒有開汽車而是帶上我的 folding bike。當我看見綠燈汽車不能動的堵車狀況,而我卻能在單車專用的 green bike lane “風馳電掣“一直往前走的時候,我頓時有種贏了世界的感覺!這更不要說週五在繁忙的downtown 找車位泊車的頭痛問題。啊,話題扯遠了。


我聽說運動員的訓練都是“overtrain”的,因為這樣的訓練,比賽對於運動員來說,只需要集中去克服那心理壓力。 體能上,因為他們的overtraining ,到比賽時是絕對是可以輕鬆搞定。因為溫哥華的地理環境的關係,我無選擇地要被逼在斜坡上練習。最近偶然有機會在English Bay沿岸和Stanley Park騎車,發現原來在平路上騎車十多公里也一點也不覺累。太好了,我距離能參加Giant的車團好像有點近 了!

若要找平路練習,溫哥華以南,華人聚集的 Richmond市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的地勢是平坦無坡的,這對初學者來說是比較容易上手的;問題是Richmond 市區內專用bike path不夠溫哥華市完善,市中心內騎車還是有點危險。要在Richmond 練車,還是到郊區或指定公園附近騎較好。然而,對高手來說,溫哥華市區內的斜坡也可能不能帶給滿足,不夠挑戰性。我聽說過,高手他們是往 Squamish/Whistler 上雪山的方向騎的!

2020 回顧2021展望

很久沒有寫blog了。應該說, 我開了好幾個題目,都只寫了一半就停下了。是懶惰,是文筆枯乾,還是方便的拿疫情來做藉口? 2020年,想大家都應該很想它快一點過去。 2020年,在疫情蓋3/4下,我有所作為? 所謂作為: 1. 騎車多了--今年幾乎不下雨的日子,我都逼到自己去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