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咖啡

我很喜歡咖啡。之所以喜歡,其實並不是它的味道。我喜歡它的香味,喜歡被這種煮咖啡的馥郁香味籠罩著。更被它吸引的是剛蒸餾好的咖啡在往瓶子滴下去時所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這個聽似很單調聲音,給我一種很寫意,很雅緻的感覺。在這個味覺跟聽覺都被照顧到的時候,我覺得很滿足;頓時間,時間很像放下了它急速的步伐;它很像在叫我去慢慢用感官細嚐那杯咖啡,而不用去想其它生活的煩憂事。

在捧著這杯熱騰騰的咖啡杯,閉上眼目,用鼻子輕輕吸嗦著漓漫滿室的咖啡香氣,在享受這片刻優閒的時候,如果能再佩上首Bach的Cello Suites,人生簡直是得意非常,有點夫復何求的感覺呢。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緣起,緣此

我從小時就有寫日記的習慣。 中學的時候, 我獨個兒便跑到加拿大來念書。那時,長途電話是非常昂貴的;所以, 來往書信,是我當年常做,平常猶如吃飯般的一件事。每週最高興的,就是莫過於收到家人及同學的來信。寒冷,寂寞的留學生日子,都就在這等待,盼望來信時,及拿著原子筆埋頭回信時,悄悄地在我身旁流逝。

到大學時, 我也有在一份中文校園月報定期寫過一些小東西。出來工作以後,儘管生活忙錄,要為各種事情奔波,我仍然有斷斷續續地在日誌上記載了有感而發的生活點滴;直到最近我由原稿紙搬家到網上繼續寫為止。

我有很多朋友早就在網上寫東西:旅遊的,生活享受的,談生兒育女的,宗教有關的等等。這也曾經令我蠢蠢欲動,想學學他們在網上暢所欲言一番,玩兒玩兒過隱一番。但是, 卻一直找不到寫作提材和動機。與此同時,大部份的朋友,也在短暫熱情過了後,網上的文章也一拼凍結。這個隨波逐流的玩意,我興幸到最後也沒有盲目跟隨。為了跟風,或一時之興而寫, 寫的東西大慨也會較空洞,難有共鳴。

哪,今天我在網上有這個blog 是什麼原因呢?

我在網上寫blog,其實沒有奢望擁有讀者。我只是把我一直以來的習慣,來一個向時代邁進的方式來演繹。當然,在網上寫東西,我選詞會更嚴謹,不能草草了事。還有,我一定要有更嚴厲的寫作操守。寫的東西雖是個人的,但正因為網址是公開,那寫作的博客一定要對社會有責任。我寫的小東西雖不至於造就社會,造福人群;但絕不可以絆倒別人,影響公眾安寧。

為了盡量能像以往一樣,把最真我的感覺寫下,我沒有把這個blog 告訴朋友,或把它放到Facebook上。這個網頁,我只有告訴過幾個密友,讓他們給點意見。所以,如能在這裡有緣與你遇上,這也算是點緣份吧。如我有幸擁有讀者,就請讓我在此對讀者們說聲感謝。

戴卓爾夫人(二)

我跟Mr N的認識,是在他來我們學校代課的一段時間。他來代課其實只有數個星期,但我卻和他有著二十多年的友情,直至如今。

我很珍惜和Mr N 的友誼。

那年,他在我們的學校代完課後,就離開香港到英國供讀他的Ph.D.。而我, 在那年暑假後,亦轉到另一間女校就讀。那年的年尾,我也隻身離開了香港,來到加拿大繼續我的學業。

我是個重感情的人。那年的Christmas, 是我第一次在海外離開了親人地渡過。我寫了一些聖誕卡寄給我在學校裡最尊敬的幾位老師。這些老師的當中,就只有Mr N有回音,寄回了一張卡問候我在加拿大的生活和讀書的情況。

往後的幾年,我們仍有斷斷續續的書信來往。其實,以我當時那個年紀,信上寫的東西大概是非常幼稚,但老師他仍然很有心的回信。

大約在十多年後當我們再次有機會面對面相見時, 我告訴他,我要代宣明會助養的小朋友們向他道謝。是因為他的原故,當我每次收到小朋友們寄來的信函,我都很用心的仔細回覆收到的每一封信,就像當年老師用心回信給我一樣。我想,大概當年老師把我也當成宣明會的小孩子吧。其實,老師當年剛剛新婚,但他仍沒有忘記他的學生。這知遇之恩,我很感動。

昨天的代課老師,今天早己成為香港一所大學裡深受學生愛戴,舉足輕重,地位顯赫的名教授。

我很有幸認識到這為老師。願他的生命繼續影響更多的學生。老師,友誼萬歲。

(耳邊細細響起蘇格蘭的一首Auld Lang Syne...)

戴卓爾夫人,RIP.

戴卓爾夫人 (一)

戴卓爾夫人,前英國首相,昨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7歳。

戴卓爾夫人跟香港人有著特殊的關係。在回歸前成長的香港人,大概沒有一個不認識她吧。

我對戴卓爾夫人印象最深,是她在1984年與中國最高領導人談判97回歸問題後,在人民大會堂外的石梯跌倒那歷史性的一幕。那天,中英談判破裂,香港股市,就跟著戴卓爾夫人跌倒一樣的狂瀉。香港人的信心,頓時間也跟著夫人一樣跌下去。

那個時候我還很小,不明白她的一跌,為什麼對香港人來說有著這ominous 的關係。

戴卓爾夫人有著鐡良子的稱號。鐵娘子於牛津大學化學系畢業,在她再回牛津讀law school 之前,是個research chemist。她這decisive, no non-sense manner,會不會跟她讀化學要講求precision,no frills 有點關系呢?

我對戴卓爾夫人就只有往後在報紙,網路上的認識。但是我卻認識與她同系的一個師弟,我的老師,Mr N。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生日


我的生日終於來臨了。太陽依舊出來 (對,今天有太陽啊!在溫哥華的冬天, 出太陽的日子,真是少之又少呢!)時間依舊tick ,tick ,tack ,tack 一秒一秒地過,一切就恍如往日。

我之前說過,今年生日,我決定要離開那種帶罪,灰色的感覺,我要過得積極一點。

所以我最後選擇了去滑雪。我想,離開城市,往山上跑跑,吸收新鮮空氣,觀望造物者創造的遠山,大樹,藍天,我對生命應該有更新的體會。還有,我想在生日挑戰自己,看看我這個畏高的人能不能衝破自己,刻服自己軟弱的一環。

我去滑雪的次數五根手指可以數出來。 住在溫哥華卻不會滑雪的我,可以說奇異兼浪費。朋友坐十多小時的飛機,特意要到world renowned 的雪山Whistler 滑雪,而我,唯一一次去Whistler 竟然是在夏天,真可笑!

生日的那一天,我站立在bunny hill 的頂鋒上,在撓讓了足足大半個小時刻服自己後,終於一滑滑了下來。在碰碰跌跌的滑下來後,我竟然有一種萬物皆空,超肅然感覺。二話不說,我便馬上跑上山去。那個下午後,在山上來來回回好幾十次後,我終於可以以比較優雅的姿勢,寫意的心境滑下來。那個下午,我覺得很爽,頗有成就感。生日,原來也可以高興地過。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首爾之旅

最近很久沒有做博客,但是卻當了個旅客。剛剛從首爾回來,除了戴回了韓國出名的護膚品, made in Korea 的衣服,還有南大門的小店, Bukchon Hanok Village 的老房子, 街角大嬸的dosot bimbimbap,韓國的modern design/architecture, 她的fusion cuisine 及 傳統韓國音樂的回憶。

有機會偶然在近景福宮的韓國歷史博物館里看到一個介紹傳統韓樂的現場表演。傳統韓國樂器中有一個跟二胡十分相似,叫haegeum。它正是 k-drama "同伊"女主角同伊在王宮外拉過的一件樂器。它跟二胡非常相似,不同的就是它的兩根弦是用絲做(其實我們的傳統二胡弦也是用絲做),還有它的鼓身較圓胖。拉出來的聲音跟二胡相比下較底沈。
可惜我在Wikipedia 找不到關於haegeum很詳盡的資料,我很想仔細研究它跟二胡有怎樣的區別。
表演前,韓樂隊先把每件韓樂器遂一介紹。當中用問答形式介紹,我雖聽不懂韓語,但看得出現場韓國觀眾似乎對傳統韓樂也不很了解。也許普遍韓國人跟我們香港人一樣,對西樂比國樂更為重視。
樂隊之後演奏了幾段傳統音樂,感覺上它跟傳統中國地區音樂差不多,節拍相比下較為沈重,摳謹。其實這隊韓樂樂隊的成員每一個都是二十來歲的年青人。很意外看到國樂有年青人來做代表。加油!

2020 回顧2021展望

很久沒有寫blog了。應該說, 我開了好幾個題目,都只寫了一半就停下了。是懶惰,是文筆枯乾,還是方便的拿疫情來做藉口? 2020年,想大家都應該很想它快一點過去。 2020年,在疫情蓋3/4下,我有所作為? 所謂作為: 1. 騎車多了--今年幾乎不下雨的日子,我都逼到自己去騎車。...